最近有件特有意思的事儿。
一种叫“锗”的金属,平时你可能听都没听过,突然之间,价格就跟坐了火箭似的往上蹿,直接翻了一倍。
这一下,大洋彼岸的美国可就炸了锅。从硅谷的科技大佬,到五角大楼的将军们,全都坐不住了,急得团团转。
为啥?
因为我们这边一纸文件下来,对这玩意儿搞出口管制了。
你别小看这个“锗”,它可是个狠角色。现代高科技,尤其是军工,没它根本玩不转。比如,夜视仪的核心镜头,没有它就是个睁眼瞎。还有那些高精尖的红外制导导弹、F-35战斗机的红外瞄准系统,都得靠它。
这么一搞,等于直接冲着人家的“心脏”去了。
美国人急了,跳脚骂,说我们把供应链当武器。
可最有意思的来了,也是这事儿最讽刺的地方。
这玩意儿,全球储量第一的,不是别人,就是美国自己。
你没听错,他们家里有座金山,结果现在却因为我们不卖给他几块金砖,就快要急疯了。
这算不算年度最好笑的笑话?
那问题就来了,既然自家后院埋着最多的宝贝,为啥不自己挖,非要漂洋过海来咱们这儿买?
原因说出来,你可能都不信。
一个字,贵。
美国那边开采和提纯锗的成本,高得吓人。算来算去,发现自己辛辛苦苦挖半天,花的钱比直接从咱们这儿买成品还要多。你说,这生意谁干?资本家又不是慈善家,不划算的事,他们碰都不会碰。
第二个,脏。
提炼这玩意儿,环境污染特别严重。那乌烟瘴气的场面,在美国那种对环保要求极为苛刻的地方,工厂的门都开不起来。别说建厂了,你就是有个想法,社区居民的抗议牌子都能把你家门口给淹了。
所以,没人愿意干这又贵又脏的活儿。
他们当初的小算盘打得可精了。
早在1984年,美国就把锗列为国家战略储备物资,心里想着:我自己家的矿先封起来,不动。
平时就用中国的,又便宜又好,先把他们的用光。等以后真到了关键时刻,我再把我家的矿挖出来用。
多完美的计划。
结果呢?关键时刻来了,自己却被将死了。
你以为这就完了?更绝的还在后头。
他们那个所谓的“国家战略储备”,你猜怎么着?
就是个空壳子。
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国会研究服务局的报告,负责管这摊事的国防后勤局,账本一翻,我都替他们尴尬。上面写着战略目标需要储备几十吨的高纯度锗,可实际库存呢,长期都远远不够,有时候干脆就是个零蛋。
这下好了,生产能力没有,最后的救命稻草——战略库存,也指望不上。
彻底傻眼了。
那咱们是怎么就成了全球锗市场的“总阀门”了呢?
其实也没什么秘密。
咱们的锗,很多都不是专门去挖的,而是从煤矿、锌矿里“顺手”带出来的副产品。这就好比别人费老大劲专门去山里找人参,我们是挖土豆的时候,一锄头下去顺便刨出来一根。
人家是专门去挖,我们是顺道捡的,这成本能一样吗?
靠着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,再加上我们这些年建立起来的一整套成熟的产业链,从提炼到加工,一条龙服务,硬是把这个“捡来的”宝贝,做到了供应全球九成以上的份额。
美国人用了几十年我们物美价廉的锗,舒服日子过惯了,现在突然断了顿,当然受不了。
现在呢,人家开始病急乱投医了。
第一个目标,是阿拉斯加一个叫“红狗”的矿。
这矿是全球最大的锌矿之一,矿石里锗的含量确实很丰富,看着像是未来的希望。
可问题是,这地方在北极圈边上,天寒地冻的。你要在那儿建一套全新的、还得符合美国环保标准的分离提纯工厂,先不说要砸进去几个亿的美金,光是建设周期,没个五到七年根本下不来。
等他们建好了,黄花菜都凉了。远水解不了近渴。
还有个更科幻的点子。
有人提出来,可以搞“城市矿山”,从废旧的光纤里往外掏锗。
因为制造光纤的时候,必须掺进去高纯度的锗化合物,所以废光纤里确实有不少。欧洲和日本有些公司,像比利时的优美科,已经在研究这个技术了。
技术是好技术,就是太烧钱,而且需要建立一整套复杂的回收体系。短期内,这点回收量跟毛毛雨似的,根本改变不了大局。
所以你看,这事儿闹到最后,其实挺讽刺的。
表面上,好像是我们用一张牌精准地打击了对手。
但往深里看,真正让美国陷入绝境的,不是别人,正是他们自己。是他们为了追求低成本,主动把那些又脏又累的加工产业链全都转移了出去,把自己搞成了一个空架子。
那只掐着喉咙的手,看着像是我们伸过去的,可实际上,是他们自己亲手递到脖子上的。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
股票配资正规平台排名,高忆配资,散户如何加杠杆买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