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萱被翻出当年怒问大台片段,获郑伊健拍手力挺,坦言庆幸没被雪藏
有港剧迷的地方,基本都认得宣萱的脸。
她这几年除了拍电视剧、偶尔客串电影,更多时候其实是活跃在社交网络上。
最近她现身林家谦演唱会,罕见开嗓唱了《难兄难弟》,让不少网友惊呼“童年回忆杀”,再次把她推上热搜。
而真正把全网气氛推高的,其实是大家翻出她当年“质问高层”的那一段老片子,短短几分钟,掀起一波怀旧和争议的双重热潮。
这段旧视频里,宣萱才入行两年,却敢在镜头前直接问TVB高层:“为什么主角总是歌手,演员永远只能站边上?”她还爆料说,歌星迟到公司都不管,演员迟到就要被骂得狗血淋头。
现场一票演员,包括当时也还没大红的古天乐,都在一旁点头称是,郑伊健更是当场鼓起掌,大赞宣萱说出行业人的心声。
网友看了直呼痛快,毕竟这种“敢说”在以往娱乐圈不是常态。
有趣的是,宣萱直到现在,依然保持着“网友问啥都答”的亲民风格。
从身高、恋爱到用什么输入法,只要网友留言,她都一一回复。
她自己后来看到ViuTV的强尼转发了这段“质问片”,也幽默回应说:“多谢公司当年没雪藏我。”这种坦率让人感觉她就是行走的“透明人设”,很难不圈粉。
说起TVB偏爱歌手当主角这事,不只宣萱吐槽过。
梁思浩、江美仪等一批前辈在节目上也聊过内幕。
其实当年请歌手来演戏是有苦衷的。
一方面,歌手本身自带流量,能拉高剧集的热度,还能兼职唱电视剧主题曲,曝光翻倍。
另一方面,歌手们在外面接一场商演,赚的钱远超一部剧的片酬。
公司想要他们多露脸,肯定得“优待”一点。
于是演员就成了“守株待兔”的那个,动辄等歌手三四个小时进组,待遇上很难公平。
这些旧时代的潜规则,说白了也是港台娱乐产业特殊阶段的缩影。
TVB的剧集资源、培养新人体系一度无可替代,但市场蛋糕有限,谁能带动收视、谁就有优先待遇。
演员和歌手的地位悬殊,外人看着不公,行内人却只能咬牙忍。
拍剧不仅工钱低,连造型、化妆都要自掏腰包。
很多人以为TVB演员风光,其实背后全凭理想和热情撑着。
有知情人透露,哪怕是当红花旦,也有为了角色自己倒贴的情况。
这和内地近年来“剧组吃大锅饭”“横店群演自救”等现象其实异曲同工,本质上都是底层打工人的无奈。
再说回宣萱,她当年之所以敢开口,是因为那一代TVB演员普遍有一股倔劲。
你说这种“敢说话”风气,现在在娱乐圈还多吗?
恐怕越来越少。
现在的新人要么全靠公司包装,要么怕说错一句话直接凉凉。
宣萱幸运没被“雪藏”,其实背后还有运气和观众缘的加持。
换个时代、换个人,也许下场就不同了。
宣萱的质问,其实也是很多普通职场人的缩影。
谁没遇过“空降领导优待、有功无赏有错必罚”的场面?
只是娱乐圈的明争暗斗,被镜头放大,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。
网友为什么爱看这些幕后花絮、吐槽片段?
一方面是怀念所谓的“黄金年代”,另一方面,也是希望有人能替默默无闻的那一拨人说句话。
最后不得不说,像宣萱这样不怕说真话、不怕得罪人的艺人,越来越少了。
也许这就是为什么,哪怕她没什么新剧热播,一旦旧事被翻出来,依然能刷屏。
她的经历正好抓住了观众对于公正、努力和逆境逆袭的那点共鸣,也让我们看到,所谓“大台”的光环背后,是一群人用青春和汗水堆出来的小世界。
或许,这才是香港娱乐圈最能打动人的地方。
股票配资正规平台排名,高忆配资,散户如何加杠杆买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